中资企业该如何应对?碳酸锂价击穿20万元防线
2018年以来,全球锂价格经历了一个完整周期,正步入新一周期的下行阶段。去年底以来,锂供给量和供应预期持续增加,未来供需向好甚至逆转的预期持续增强,锂价快速下跌,价格进入理性回归的调整期。
未来,锂价下行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碳酸锂将告别暴利时代。中资企业在不同价格阶段并购决策差异较大。2018年以来,企业在锂价下行阶段大多谨慎出手,并购交易较少,但有部分企业看到锂行业前景,选择“抄底”并购,市场格局向龙头企业集中。
2021~2022年,全球锂价暴涨,中资企业迎来新一轮锂矿并购高峰期,前期以布局资源和项目为主,后期许多下游企业布局资源端以抵消产业链利润差异,市场投机气氛较重。2023年以来,锂矿价格持续暴跌,部分企业对需求仍持乐观预期,1~3月并购交易达历史新高,但投机者陆续退场,并购交易更加注重资源的质量、未来盈利空间和供应稳定性,技术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告别“暴利时代”!
据盖世汽车统计了的国内21家锂矿厂商2022年财报业绩显示。2022年,国内锂矿厂商预计最高净利润累计1371.7亿元,预计最低净利润累计1256.9亿元。其中天齐锂业总收入404.49亿元,同比增加427.82%,净利润241.25亿元,同比增长1060.47%,毛利率更是高达85.85%。另一大锂业巨头赣锋锂业实现营业收入418.23亿元,同比增长274.68%,净利润205.04亿元,同比增长292.16%,同样不遑多让。
锂业双雄取得如此傲人成绩,当然离不开锂价格的上涨红利。
据了解,目前国内盐湖加上拥有自有矿的碳酸锂产量约30万吨/年,约占去年总产量的一半,这部分属于低成本,只有3-6万元/吨的水平;近期将新上的一些锂盐项目,这部分项目初期成本约在16-20万元/吨,这部分产能虽大,但产能爬坡需要时间,今年有效产量最多只占供应量的1/10;头部企业在海外的权益矿,碳酸锂的成本约在25万元之间,这部分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3,是碳酸锂价格的主要支撑所在。剩下还有近10万吨碳酸锂属于是需要从市场上外购锂矿的产量,其中一部分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
面对跌跌不休的锂价,近期有消息称,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等国内主要锂生产商将碳酸锂的底价定在25万元/吨左右,试图“挺价”,显然,上游资源企业有点着急了。
价格回归理性,优胜劣汰,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一些实力不足以及只谋求赚快钱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在经历了产能调整和市场格局重塑后,锂电全产业链将迈向新的平衡,并孕育出新的增长点。
上游矿商:盐湖提锂影响较小,外采矿产能出现停产
2022年,伴随着锂价的一路冲高,众多上游锂矿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分走产业链大部分利润,行业内多家公司业绩均创下历史新高。
进入2023年,碳酸锂价格“一落千丈”,上游矿企告别了“暴利时代”,但电池级碳酸锂20万元/吨左右的价格仍然有利可图。根据SMM 数据,盐湖卤水生产成电碳的单吨成本为4-5 万,锂辉石提锂单吨成本将近6 万元/吨(采选+冶炼),云母提锂平均成本在6-8 万元/吨(采选+冶炼)。
青海某盐湖提锂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盐湖提锂,哪怕吨价降到5万元,我们还是有一定利润的。” 盐湖股份工作人员也告诉《证券时报》:“像锂辉石提锂的企业,它们的成本相对要高一些,锂价跌破20万元以下有可能造成成本倒挂,但是像我们盐湖提锂成本也比较低,盐湖资源是我们自己的,不像锂辉石提锂需要去买矿。所以公司不会出现停产等问题。”
但此前高价囤货的中间商和需要外采矿石的碳酸锂生产商可能已经遭遇成本倒挂的尴尬局面。根据SMM数据,锂精矿价格为3755美元/吨,折合碳酸锂价格约为25.2万元/吨,外采碳酸锂生产锂盐亏损约4 .4万元/吨。外采锂辉石精矿产能约有10-13 万吨LCE。据中信建投统计,2022 年国内锂辉石精矿的产量仅为约1.5 万吨LCE,锂云母精矿产量仅约为7.2 万吨LCE,盐湖提锂产量约10.2 万吨。国内锂盐厂资源匹配程度低,超50%锂盐产能需外购资源生产,外购矿石的锂盐加工企业存有高价原料库存,锂盐价格过快下跌,导致部分锂业企业出现现金亏损,SMM 预计目前国内25%到30%的产能处于亏损状态。
生产亏损已经导致部分企业开始减产、停产。4月5日,澎湃新闻从江西宜春一家主要的云母提锂企业的负责人处了解到,面对近日每天跌近1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宜春四大云母提锂企业中一半已经选择了停产。“前段时间是中央环保整治风暴,被动停产,”该负责人说,“现在是面对市场行情,主动停产。”江特电机负责人日前也表示,公司确实有部分产线停产,其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减少,公司库存增高,从而实行动态调整。
常规而言,3月往往是锂盐产量走高的时间点,因气温回暖,盐湖化冻,碳酸锂产量往往有所增加,辉石冶炼企业也通常在此时从检修中恢复。但是在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的2023年,成本较高的回收产能、外采锂辉石产能不得不缩减产能,以避免越生产越亏损。SMM统计2023年3月中国主要的碳酸锂生产企业合计产量为3.06万吨,环比减少1%。SMM预计2023年4月国内碳酸锂产量为2.8万吨,环比下降5.7%,较去年最高产量3.7万吨下降22.7%;氢氧化锂产量为2.3万吨,环比下降4.9%,较去年最高产量2.6万吨下降13.8%。
产业链下游:新能源车回暖,动力电池增长,电化学储能受益
2022年,高位锂价让下游整车企业叫苦不迭,广州汽车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调侃自己“在给宁德时代打工”,而宁德时代一类的电池厂则将其原因归咎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高涨。
今年以来,随着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探,今年产业链利润分化局面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原材料降价对下游电池制造商、材料企业,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为成本降下来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直接带来了电动车成本下降。中邮证券研报指出,碳酸锂单吨价格从60万元到30万元,对应磷酸铁锂正极成本约下降7万/吨,电芯成本约下降0.18元/Wh。对于单车带电量55kWh的电动车而言,电池成本就可以下降约1万元。
2023年开年伊始,特斯拉便引爆了新能源汽车的第一轮价格战,带动小鹏、问界降价,哪吒、零跑等限时促销。近日,在电池原材料成本大幅下探的背景下,又有不少新能源车企也加入了新一轮由燃油车掀起的价格战。奇瑞新能源在3月末宣布,受惠于全球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调,奇瑞新能源将下调官方指导价,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4月7日,比亚迪旗下海豹车型推出购车活动,综合优惠最高3.1万元。吉利汽车旗下几何品牌日前宣布,4月1日-30日,部分新能源车型最高补贴1万-1.3万元。此外,沃尔沃等新能源车型也发布了降价补贴政策。
3月下旬以来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已经一改前两个月的颓势,明显回暖。乘联会统计,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1.7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24.5%;零售销量54.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增长23.6%。动力电池产销情况则更为亮眼。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1.2GWh,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23.5%;3月动力电池销量共计44.3GWh,同比增长81.1%,磷酸铁锂电池销量同比增幅高达98.5%。
碳酸锂也是目前电化学储能的核心原材料,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碳酸锂价格每吨下降10万元,储能系统成本随之每瓦时下降0.07元左右。此轮碳酸锂价格从去年高点每吨60万元下降至每吨20万元左右,带动系统成本下降每瓦时0.28元。“如果碳酸锂价格能进一步下降至每吨20万元以下,加上技术进步,未来储能系统价格有望达到每瓦时1元。”
对海外矿业项目投资的建议
一是加强对资源国政策研究,充分考虑政策风险。
近年来,新冠疫情冲击叠加俄乌冲突,掀起逆全球化的浪潮,部分国家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资企业进行投资和并购项目的运营构成巨大风险。2022年12月,津巴布韦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锂矿,未来更多新兴和发展中资源国家将可能开始限制原矿出口以发展本土产业链,大幅增加中资企业在当地的投入。此外,加拿大政府要求三家中国锂矿企业剥离在加资产,也对中资企业投资并购造成一定影响。
二是加强行业ESG建设,提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锂价不断回落,环境成本在锂矿尤其是盐湖的开发成本中占比将持续提高,未来在并购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ESG评级等指标。在参与锂资源项目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将ESG纳入企业考核标准,通过当地锂矿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提锂技术突破,在低价格水平上开拓更大的利润空间。
通过政策倾斜,设立锂资源开发科技创新财政项目和补贴,坚持“一湖一工艺”,加大盐湖绿色提锂技术创新,研发新型、环保提锂膜材料、萃取剂等,鼓励开发完全清洁提锂技术。
四是重视现金流管理。
价格持续下行的调整期,企业要想抗住压力甚至在低位进行“抄底”,就一定要保证自身现金流充足。注重维护中国锂资源企业在全球布局资产的股权、货权、汇率安全。2023年尤其要注重投资与融资的匹配,重视现金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