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9-82801009

519929611@qq.com

繁华的背后,尽是沧桑:仅一季度近60家生物药企减员

2023-05-07 09:11:11 小黄

医药行业的“寒冬”逆风,在2023年持续兴风作浪。

据Fierce Biotech数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已有58家(含同一公司旗下不同子公司,详见文末附表)国外生物药企进行裁员或公布了裁员计划,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29家。

值得注意的是,裁员的国外生物药企中,不乏辉瑞、强生、诺和诺德等大型跨国药企,而辉瑞在2022年的营收突破千亿美元。

“寒冬”的逆风到底有多强?让辉瑞也不可抵挡。

潇洒培训欢迎你(潇洒教育)

Biotech受冲击最早

Sci.bio Recruiting 创始人 Eric Celidonio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物技术公司很早就受到了这波冲击。”

2023年是美联储大幅加息和风险投资下降的一年。此前,医药行业已经历了与疫情相关的不可持续的市场需求与资金高位,2020年-2021年,整个生物制药公司都活在泡沫中。

“只是上升得太快了。” Celidonio 解释说,“我认为这是一次均值回归,虽然变动有点大,但到年底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结束,IPO前景不佳,并购数量减少,以及减员的频繁发生,这些在整个医药行业都得到了体现。

近日,NGM Bio 首席执行官 David Woodhouse 披露了该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并宣布在第二季度初减员33%。他在致员工信中写道:“过去几年,我们公司越来越难筹到资金。”鉴于融资环境的困难,以及2022年10月二期试验的失败,这家专注于实体瘤的生物技术公司裁减了75个岗位。

其实,与NGM情况类似的生物技术公司还有许多,甚至更加糟糕。小型药物发现生物技术公司 Vyant Bio 和专注于基因治疗的 Coda Biotherapeutics宣布在第一季度完全关闭。

大型药企精简组织

如果Biotech很早受到了冲击,那么大型制药企业则要晚一点。强生、安进、辉瑞、拜耳、诺和诺德,以及基因泰克等公司最近才被卷入减员的漩涡,但大型药企的裁员与Biotech的减员或许有些不同。

去年12月,Celidonio告诉Fierce Biotech,减员对小公司来说是一种冲击,但对于大多数制药巨头来说,减员则是提振了行业,属于“内部清理”行为。

Celidonio说:“去年,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许多大型制药企业受益于新冠疫苗和药物的增长,同时,大众始终对血压药物等核心药物有很大的需求。“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他还表示,大型制药公司正在做“任何成熟行业都在做的事情”:摆脱高成本、低生产力的人,以便可以将资金更多地用于核心管线,并购交易和风险投资。

通常情况下,制药企业巨头打着并购的旗号,增加的人只会比裁掉的更多。“他们不再需要庞大而又臃肿的劳动力。”Celidonio说,“他们需要能够快速开发药物的灵活小单位。”

虽然大型制药公司与Biotech所面临的困境相去甚远,但两者之间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总体而言,临床前和研发工作比其他职位更可能受到减员的影响,很多研发管线被裁撤。

Celidonio说,尽管行业波动很大,但他认为医药行业正在成熟,生物技术将药物推向市场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很多,这使得它更具有投资性。“比如一些创新疗法——基因疗法,对于没有选择的患者来说也带来了希望。”

潇洒培训欢迎你(潇洒教育)

“寒风”=大型药企的革命“东风”

通过梳理2023年一季度国外生物药企的裁员情况可以发现,众多中小型药企的裁员原因为新药进展受阻、某些项目停止或是单纯的资金受限等。

然而,大型药企更像是将行业“寒冬”逆风变成了不破不立的自我革命的“东风”。

默克:由内转外的研发新战略

2023年,第一家裁员的大型药企来自默克,对其美国分部EMD Serono位于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的研发基地裁员133人,约占该团队的26%,裁员的规模并不算小。

然而默克2022年净销售额增长12.9%,达到222.32亿欧元,不错的业绩意味着默克还不至于要通过裁员抵挡行业“寒冬”逆风,更何况裁员的对象是研发部门,对于药企来说,研发部门是核心中的核心。

此次裁员,标志着默克内部创新转向外部创新“革命”的开幕。2022年11月,默克公布了医疗保健研发战略计划,未来将加强对外部创新的关注,超50%的管线产品将来自外部合作或License in,外部创新的重视也就意味着内部创新的“减负”,美国分部研发部门的裁员也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默克在新的研发战略计划发布仅1个月后,就与Mersana达成了总金额高达8亿美元的合作计划,开发最多两款ADC药物。默克的研发战略目标是研发效率提高一倍,平均每1.5年推出一款新药或适应症,随着新战略的深入推进,默克的下一次裁员或许并不远了。

强生:引“火”烧身,只为涅槃重生

一个季度内3次裁员的强生,不得不让人有种直观感觉:难道强生穷到如此地步了?NO!

2022年,强生营收949.43亿美元,仅次于辉瑞。按此成绩,2023年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营收破千亿美元大关的药企。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强生2022年营收增速下滑了90.8%,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对未来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强生如此高频率的裁员,源自其内部业务釜底抽薪式的调整。

众所周知,强生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不仅制药业务拔尖,医疗器械、消费品也是“头牌”,2022年制药、医疗技术和消费品三大业务分别营收525.63亿美元、274.27亿美元和149.53亿美元,制药业务外的其他两大版块合计营收423.8亿美元,已超越2022年营收榜第八位的GSK,比其还多20.4%。

然而,强生三大业务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0.5%,预示着强生的业务渐渐失去“活力”,因此釜底抽薪式的调整势在必行!

强生的自我“革命”,更像是一场没有主攻方向的“战役”,旗下业务均在“革命”范围内,能否脱胎换骨,成败此一举。

诺和诺德:越裁人越多,只为对抗礼来?

见过裁员人越来越少,但诺和诺德是例外。

第一季度,诺和诺德在宣布裁员100人的同时,又宣布计划扩大在波士顿的研发力量,将其发展成为美国大部分研发活动的所在地,而这一计划将增加超200个工作岗位。

诺和诺德业绩支柱是靠GLP-1业务,而GLP-1业务又仰仗司美格鲁肽,礼来的Mounjaro对司美格鲁肽构成威胁,应对礼来的“屠刀”是诺和诺德当务之急。

2018年,礼来与Dicerna达成合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疼痛和心脏代谢疾病领域,利用Dicerna专有的GalXC™RNAi技术平台研发RNAi疗法,合作计划超过10个靶标。而礼来与Dicerna合作的两款RNAi疗法产品LY3561774和LY3819469也分别在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临床。

据药智数据显示,目前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的LY3561774和用于脂蛋白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等心血管疾病的LY3819469都处于Ⅱ期临床,其中LY3819469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是礼来在中国申报的首款RNAi疗法药物。

冥冥之中,诺和诺德的布局为今天对抗礼来埋下了伏笔,诺和诺德2021年以33亿美元的收购了Dicerna,如今诺和诺德又选择继续加码RNAi,也算得上是稳赚不赔,即便是礼来的RNAi取得大成,背后的诺和诺德也会一同出彩

最后的话

在行业“寒冬”的穹顶之下,没有局外者。

“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熬过“寒冬”固然重要,能把“逆风”变动砥砺前行的“东风”才是上策,在这场全球药企的行业大洗牌中,是应风而倒,还是借风而行,正是游走在危和机间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 联系人:石老师/丘老师
  • 电话:15818402896 / 15019229965
  • 邮箱:qiufukang2007@163.com
  • 主办单位:东莞市横沥潇洒职业培训学校
  • 技术支持:广东智造人才信息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 招生热线:0769-82801009
电话咨询
免费试学
在线地图
在线客服